全球工业气体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。2025 年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,全球工业气体规模预计突破2000 亿美元,其中亚太地区贡献 55% 需求增量,中国在半导体和氢能领域的扩张成为核心驱动力。与此同时,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正式对气体行业生效,要求进口商申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,倒逼企业加速部署碳捕集技术。例如,六氟化硫的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是二氧化碳的 23500 倍,欧盟已将其纳入 CBAM 管控范围,企业需为每吨排放支付约 60 欧元的碳关税。
面对双重挑战,洛阳企业已展现出前瞻性布局。昊华气体的环保绝缘气体项目采用连续流化工艺,目标年产 30 吨全氟异丁腈,该产品可替代传统六氟化硫,大幅降低电网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。这种技术创新与国际减排趋势形成共振,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 “洛阳方案”。双瑞特装则通过轻量化气瓶设计,将氢气储运成本降低 20%,其高压储氢容器已应用于国内首条 35MPa 加氢站示范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