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文档>工单中心>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​

需要支持?

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,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!

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​

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作为气体分析领域的量值基准,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、汽车尾气检测、工业过程控制等场景,其制备需满足均匀性、稳定性和量值准确性的严苛要求。以下从制备原理、核心方法及关键技术环节展开说明。​

一、制备原理与核心要求​

氮中一氧化氮(NO/N₂)标准物质属于二元混合气体标准物质,其制备基于气体分压定律与质量守恒原理,通过精确控制原料气纯度和配比,实现目标浓度的精准复现。核心技术指标包括:​

  • 浓度范围:通常涵盖 0.1μmol/mol 至 1000μmol/mol,满足不同检测场景需求;​
  • 扩展不确定度:需控制在 1% 以内(k=2);​
  • 稳定性:室温下有效期不低于 12 个月,浓度变化率≤0.5%/ 月。​

原料气要求为超高纯氮气(纯度≥99.999%)和高纯一氧化氮(纯度≥99.9%),且需预处理去除水分、氧气等杂质 —— 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(2NO+O₂=2NO₂),因此原料气中氧含量需控制在 5ppm 以下。​

二、常用制备方法​

1. 称量法(基准方法)​

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级制备方法,称量法通过精确称量充装前后气体的质量计算浓度,步骤如下:​

  1. 钢瓶预处理:选用内壁经钝化处理的铝合金气瓶(避免 NO 吸附),依次用高纯氮气吹扫 3-5 次,真空烘烤(80℃,真空度≤1×10⁻³Pa)去除残留杂质;​
  1. 原料气充装:先充装高纯氮气至目标压力的 80%,精确称量钢瓶质量(精度 0.1g);再通过减压系统缓慢充装一氧化氮,再次称量,计算两者质量差;​
  1. 浓度计算: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,由两种气体的摩尔数比计算浓度:​c(NO)=mNO​/MNO​+mN2​​/MN2​​mNO​/MNO​​×106​

(其中​

m为质量,​

M为摩尔质量)​

2. 分压法(相对法)​

适用于中高浓度标准物质制备,利用气体分压与摩尔分数的线性关系,操作流程为:​

  1. 钢瓶抽真空后,先充入已知压力的一氧化氮,记录分压​PNO​;​
  1. 再充入氮气至总压​P总​,确保总压不超过钢瓶额定压力(通常 10MPa);​
  1. 浓度计算公式:​c(NO)=P总​PNO​​×100%(忽略气体压缩因子影响时)。​

3. 动态配气法(低浓度制备)​

针对≤1μmol/mol 的低浓度标准物质,采用动态混合技术:​

  1. 以超高纯氮气为稀释气,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精确控制 NO 原料气(高浓度母气)与稀释气的流量比;​
  1. 两路气体在混合腔充分混匀后,持续输出至采样钢瓶;​
  1. 浓度由流量比实时计算:​c=c0​×Q1​+Q2​Q1​​(​c0​为母气浓度,​Q1​、​Q2​分别为原料气和稀释气流量)。​

三、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​

  1. 杂质控制:​
  • 系统密封性:采用金属波纹管阀门和 VCR 接口,泄漏率≤1×10⁻⁹Pa・m³/s;​
  • 除氧处理:在原料气路径中串联氧捕集阱(如活性铜触媒),将系统氧含量降至 1ppm 以下。​
  1. 混匀与稳定性保障:​
  • 充装后钢瓶需静置 24 小时以上,通过水平滚动(转速 5-10r/min)促进气体均匀混合;​
  • 内壁处理:采用电化学抛光或涂层(如聚四氟乙烯)减少 NO 的物理吸附。​
  1. 量值验证:​
  • 采用化学发光法(NO 分析仪)或气相色谱(带 ECD 检测器)进行浓度定值;​
  • 均匀性检验:随机抽取 10% 样品,相对偏差≤0.5%;​
  • 稳定性监测:每月抽样检测,采用线性回归法评估浓度变化趋势。​

四、应用与注意事项​

制备完成的氮中一氧化氮标准物质主要用于校准环境空气 NOx 分析仪、汽车尾气检测设备等。储存时需注意:​

  • 钢瓶直立放置,避免阳光直射,环境温度 – 20℃至 40℃;​
  • 使用前缓慢开启阀门,避免气流冲击导致浓度波动;​
  • 剩余压力低于 0.5MPa 时需停止使用,防止空气渗入污染。​

该制备技术通过严格控制原料纯度、配气精度及系统惰性,可实现氮中一氧化氮标准物质的精准量值传递,为气体分析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障。​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