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永文:流体控制领域的技术革新者与行业领跑者

一、创业之路:从基层摸爬滚打,到气体设备领域的破局者
2006 年,怀揣着 10 万元积蓄的赵永文,在济南创立了济南华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。此前,他在海尔售后服务部门和天津气体设备企业的工作经历,让他深刻理解了客户需求与技术瓶颈的痛点。海尔 “客户永远是对的” 服务理念,让他领悟到产品交付只是服务的开始。在天津企业的 5 年半时间里,他从车间装配到销售全流程的积累,为创业埋下伏笔。当发现国内高端气体设备依赖进口、技术更新滞后的现状时,他毅然踏上创业之路,立志打破国外垄断。
创业初期,赵永文单枪匹马,白天跑市场、盯施工,晚上恶补 CAD 制图,常常工作至凌晨。凭借专业能力与契约精神,他在 4 个月后拿下首个 2.75 万元订单,为山东曲阜一家福利企业解决了气瓶安全管理难题。第三笔 20 万元的国字头企业订单,即便面临亏损风险,他仍坚持履约,“承诺了的事必须兑现” 的诚信原则,为他赢得了长期客户与市场口碑。
二、技术攻坚:填补国内空白,推动国产替代进程
面对气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困境,赵永文带领团队耗时多年,成功研发出高精度智能混合气体配比柜,精度达 ±1% FS,填补国内空白,打破日本、德国企业的垄断。他主导的 “混合气体平衡阀”“混合气体配比阀” 等专利技术,使产品在配比精度、稳定性上达到国际水平,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并实现出口。截至 2025 年,公司累计获得 40 余项发明专利、10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,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,被评为 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”。
2025 年,赵永文团队再推创新成果 ——“碰撞增程捕捉火星装置”,通过多层金属螺旋网设计,显著提升工业除尘效率,降低火星内能,为安全生产与环保提供新方案。这项专利的取得,标志着华信流体在工业安全领域的技术实力进一步巩固。
三、管理转型: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
2015 年,当公司年产值突破 3000 万元时,赵永文敏锐意识到 “家庭作坊式管理” 的局限。他提出 “向外学习、对内培训” 的转型策略,每年投入超 50 万元开展全员培训,累计投入超 600 万元。第一批 13 名员工试听课后抱头痛哭的场景,成为企业转型的转折点。他以身作则,接受制度约束,从老班底中选拔管理团队,建立标准化流程。2024 年成立人才培养中心,从内部选拔导师,构建人才梯队,推动企业从 “人治” 走向 “法治”。
这一系列举措使华信流体获得 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”“山东省瞪羚企业” 等荣誉,2024 年入选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,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。
四、行业引领: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可靠伙伴
赵永文将公司愿景定位为 “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”,强调 “产品好 + 服务好” 的双重标准。公司产品覆盖集中供气系统、气体配比柜、工业机器人集成等领域,客户包括中车集团、中国重汽、济南钢铁等 3000 余家企业,并出口至东南亚、中东等地。2025 年,其全自动充装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15%,成为替代进口的主力军。
在氢能领域,赵永文前瞻性布局,研发氢能充装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,与中车国创合作开发氢能机车加氢系统,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。他认为,气体设备行业需紧跟绿色转型趋势,“氢能源的发展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极”。
五、社会责任:诚信为本,反哺社会
作为商河县政协委员,赵永文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建言献策,推动行业标准统一。他践行 “诚信经营” 理念,在行业内树立标杆,被客户誉为 “最可靠的合作伙伴”。同时,他热心公益,通过慈善捐赠支持教育和环保事业,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。
六、行业影响:重塑气体设备国产化格局
赵永文的创业历程,是中国气体设备行业从 “进口依赖” 到 “自主可控” 的缩影。他带领华信流体在高精度混配设备、工业机器人集成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,产品替代进口率超 60%,为国家节省外汇超亿元。其 “技术研发 + 管理创新” 双轮驱动模式,被行业协会列为典型案例,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范本。
如今,济南华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已发展为占地 40 亩、年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,赵永文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拼搏精神。他表示,“气体设备是工业的血脉,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条血脉更畅通、更安全。” 在他的带领下,华信流体正朝着 “全球领先的流体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” 目标稳步迈进,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