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安全使用规范
-
储存与运输
-
气瓶/储罐:使用符合国家标准(如GB/T 5099)的专用压力容器,避免高温、明火或机械撞击。
-
运输标识:按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》(ADR/中国《危化品管理条例》)标注“非易燃无毒气体”标签。
-
泄漏防范:储存区需通风良好,安装CO₂浓度监测报警装置(阈值通常为0.5%体积浓度)。
-
操作防护
-
个人防护装备(PPE):操作液态或高压CO₂时需佩戴防冻手套、护目镜和防静电服。
-
密闭空间作业:进入CO₂可能积聚的区域(如地窖、储罐内部)前,需检测氧气浓度(正常范围19.5%-23.5%),并配备呼吸设备。
-
应急处理
-
泄漏处置:迅速撤离人员至通风处,关闭气源,使用专业设备回收或稀释泄漏气体。
-
冻伤急救:液态CO₂接触皮肤时,立即用温水冲洗,避免直接摩擦。
-
窒息急救: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,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。
-
二、工业应用规范
-
食品级CO₂
-
纯度需符合GB 1886.228-2016标准(≥99.9%),严格检测硫化物、苯等杂质。
-
用于碳酸饮料、食品保鲜时,需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(如HACCP)认证。
-
焊接保护气
-
与惰性气体(如氩气)混合使用时,需控制CO₂比例(通常≤20%)以减少飞溅和氧化。
-
制冷与干冰
-
干冰(固态CO₂)储存温度需低于-78.5℃,避免密封容器内使用(可能引发爆炸)。
-
工业制冷系统需定期检查管道密封性,防止高压泄漏。
三、环保与排放规范
-
温室气体管控
-
遵循《巴黎协定》及各国减排政策(如中国“双碳”目标),企业需定期报告CO₂排放量。
-
高排放行业(电力、钢铁等)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ETS),购买配额或使用CCER抵消。
-
碳捕集与封存(CCS)
-
捕集工艺需符合ISO 27914标准,封存选址应避开地质断层和地下水层。
-
监测封存区CO₂泄漏风险,实施长期环境评估。
四、法律法规要求
-
国际法规
-
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(UNFCCC)
-
《京都议定书》及《格拉斯哥气候公约》中的减排承诺。
-
中国法规
-
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591号)
-
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(生态环境部,2021)
-
GB 13690-2009《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》
五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-
农业大棚:CO₂施肥浓度控制在800-1500 ppm,避免超量导致作物毒性或人员缺氧。
-
消防灭火:CO₂灭火系统需设计为快速排放,使用后需通风换气,防止人员滞留窒息。
六、合规建议
-
定期培训操作人员,确保熟悉MSDS(安全技术说明书)。
-
与专业机构合作,进行CO₂全生命周期(生产、运输、使用、回收)风险评估。
-
关注政策更新(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),调整企业碳管理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