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工业气体具有易燃、易爆、窒息、氧化及低温危害等特性,其安全管理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(如GB/T 34525-2017《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》)。以下为关键操作指南
一、气瓶验收与检查
-
身份核验
-
核对钢瓶漆色(氧气瓶天蓝、乙炔白、氢气深绿、氮气黑等)与气瓶肩部钢印标识,确认介质一致性。
-
检查检验周期:压缩气体气瓶每3年一检,腐蚀性气体每2年一检,超过设计年限须经安全评估后降级使用。
-
确认瓶阀无变形、防震圈完整、瓶体无凹坑或裂纹,安全附件(如易熔合金塞、爆破片)无异常。
二、运输与装卸规范
-
专业化运输
-
使用防震车辆固定架,气瓶横向放置时头部朝向一致并加装隔离垫,层数不超过车厢高度2/3。
-
氧气瓶与可燃气体瓶分车运输,氢、乙炔等易燃气体运输车辆须配备静电接地链及阻火器。
-
装卸时使用专用吊篮,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或金属链捆绑。
三、使用安全控制
-
减压阀管理
-
氧气减压阀禁油处理(按GB 16912要求),乙炔减压阀须配备防回火装置,氢气系统使用铜合金工具。
-
不同气体减压阀接口采用差异化设计(如左旋/右旋螺纹),防止误接。
-
泄漏防控
-
可燃气体作业区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(报警值≤25%LEL),惰性气体场所配置氧含量监测仪(报警阈值19.5%VOL)。
-
乙炔系统检漏采用发泡率>90%的中性肥皂水,禁用明火检测。
-
动火作业防护
-
焊接时气瓶距作业点≥10m,氧气与可燃气瓶间距≥5m,高处作业设置防倾倒支架。
-
软管色标管理:氧气管蓝色、燃气管红色,长度宜为10-15m,中间接头不超过2处。
四、储存管理规范
-
分类存储
-
按GB 15603进行危险隔离:氧气与氢气分库存储,乙炔单独存放且与明火间距≥15m。
-
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,氢气储存区防爆等级需达II CT1,地面使用不发火材料。
-
环境控制
-
储存温度:可燃气体≤40℃,溶解乙炔瓶禁止超过31℃。液化气体库房设喷淋降温系统。
-
气瓶存放架采用非燃材料,层高不超过1.5m,立放气瓶设置防倾倒链。
五、特殊介质处置
-
低温杜瓦罐
-
液氮/液氩罐运输时保持直立,倾斜角<30°,使用真空绝热专用拖车,充装率≤95%。
-
操作人员需穿戴防冻手套及面罩,避免皮肤接触-196℃液体。
-
惰性气体作业
-
有限空间作业执行”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原则,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及救援三脚架。
六、应急管理
-
气瓶泄漏时:可燃气体立即启动防爆风机,惰性气体泄漏时人员向上风向撤离。
-
钢瓶着火:关闭阀门并使用干粉灭火器,严禁直接对瓶体喷水冷却。
附:气瓶剩余压力管理表
|
|
---|---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