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前市场核心动态解析
-
氦气市场: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
本周瓶装氦气均价持平于 610.3 元 / 瓶,但高价位货源出货承压,华东、华北地区库存压力显著攀升。这一现象背后是国产产能扩张与进口量稳定的叠加效应:2025 年国内氦气产能预计达 320 万立方米,同比增长 68%,而进口依存度仍维持在 85% 以上。内蒙古地区管束氦气出厂价降至 70-71 元 / 立方米,反映出国产低价货源对市场的冲击。需求端,半导体行业虽占氦气消费 30%,但长江存储等企业扩产进度不及预期,医疗 MRI 设备采购周期延长,导致实际需求增速放缓至 12%。 -
氙气市场:成本线支撑下的脆弱平衡
氙气价格持稳于 2.5 万 – 2.8 万元 / 立方米,但成交重心下移至 2.65 万元 / 立方米,主力企业垒库现象普遍。这与全球氙气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至 7.88%(2024-2030)的趋势一致。尽管半导体行业需求增长,但电光源等传统领域需求萎缩,且国内产能利用率仅 65%,供过于求局面难有缓解。值得关注的是,“十四五” 规划对集成电路材料的支持政策尚未转化为实际订单,市场仍处于消化过剩产能阶段
。 -
氪气与氖气:低需求下的成本线博弈
氪气价格稳在 210-280 元 / 立方米,氖气维持 100-130 元 / 立方米,但两者均面临下游采购订单偏少的困境。氖气在半导体应用中的需求占比从 2024 年的 35% 降至 28%,电光源需求增长不足以弥补缺口。氪气的航空航天应用虽有潜力,但商业卫星发射频次未达预期,导致企业维持 30% 的低产能利用率。成本端,空分设备能耗上升使氖气生产成本增加 15%,企业被迫维持低负荷生产以控制亏损。
二、下周市场趋势预测与驱动逻辑
-
氦气:价格下行通道打开,区域分化加剧
- 供应端
:国产新增产能(如青海盐湖提氦项目)将在 7 月下旬释放,叠加进口企业按计划到货,预计周供应量环比增长 8%。内蒙古球氦价格已跌破 60 元 / 立方米,可能引发全国价格联动下跌。 - 需求端
:半导体行业进入设备维护淡季,氦气采购量预计减少 10%;医疗领域受夏季设备检修影响,MRI 氦气补充需求下降 15%。 - 价格预测
:瓶装氦气主流成交价将下探 550-600 元 / 瓶,管束氦气或跌破 95 元 / 立方米,内蒙古出厂价可能进一步降至 68 元 / 立方米。 -
氙气:成本线支撑下的弱平衡,下跌风险犹存
- 供应端
:国内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65%,但库存周转天数已达 45 天,远超行业安全线(30 天)。主力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,可能以成本价(约 2.4 万元 / 立方米)抛售库存。 - 需求端
:半导体光刻气订单未见回暖,航空航天领域采购周期延长,实际需求环比减少 5%。 - 价格预测
:市场均价或小幅下探至 2.5 万 – 2.7 万元 / 立方米,成交重心进一步下移至 2.6 万元 / 立方米,部分企业可能试探 2.4 万元 / 立方米的成本线。 -
氪气与氖气:低波动下的结构性分化
- 氪气
:航空航天领域订单仍未放量,企业库存同比增加 20%,但低温空分设备检修导致供应减少 5%,价格或维持 210-280 元 / 立方米。 - 氖气
:电光源需求季节性回升(环比 + 8%),但半导体应用持续疲软,价格将在 100-120 元 / 立方米区间波动,成本线(约 95 元 / 立方米)提供支撑。
三、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
-
短期风险
- 地缘政治
:卡塔尔 North Field 扩产项目延期可能导致 8 月进口氦气供应减少 10%,引发价格短期反弹。 - 替代品冲击
:日本超导 MRI 设备氦气循环技术渗透率已达 90%,可能影响国内医疗领域需求2。 -
企业应对策略
- 氦气分销商
:建议在 580 元 / 瓶以下逐步建仓,等待 8 月需求回暖(半导体季度采购周期)带来的反弹机会。 - 氙气生产商
:优先处理高库存产品,可通过远期合约锁定 2.5 万元 / 立方米的销售价格,规避进一步下跌风险。 - 氪氖气企业
:聚焦高附加值领域(如量子计算用氖气、航天级氪气),通过技术升级提升毛利率至 25% 以上。
四、中长期市场展望
- 氦气
:2025 年国产率有望突破 15%,但进口依赖度仍将制约价格弹性。建议关注 10 月国家战略储备收储计划(新增 500 万立方米)对市场的调节作用。 - 氙气
:半导体行业复苏(预计 2025Q4)和航空航天需求增长(年均 21%)将成为价格反转的关键催化剂。 - 技术变量
:氦气回收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 34%,可能使 2025 年循环氦气供应增加 20%,缓解长期供需矛盾。
下周稀有气体市场将延续弱势震荡,氦气价格下行压力最大,氙气需警惕成本线失守风险,氪氖气维持低位盘整。企业应密切关注国产产能释放节奏与下游需求边际变化,灵活调整库存策略与销售定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