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前市场核心动态解析
-
区域分化显著:供需错配下的价格博弈
本周液氧市场呈现 “北跌南稳” 格局,华北地区因钢厂需求减弱(京津冀收货量减少 15%)和空分复工(山东全液化装置开工率提升至 78%),价格环比下跌 3.2%。而东北地区因辽宁、吉林液氧产量减少(同比下降 12%),价格逆势上涨 6.7%。这种分化反映出区域供需弹性差异:华北作为钢铁主产区(粗钢产量占全国 28%),液氧需求对钢市波动敏感;东北则因化工企业检修(如凯美特气子公司 4 月停车检修,7 月复产)导致供应收缩。 -
成本与利润:微利下的行业生存压力
全国液氧成本稳定在 410 元 / 吨,但利润环比下降 6% 至 47 元 / 吨。这主要源于高温天气下空分设备能耗增加(单位电耗上升 8%)和液氧售价下跌的双重挤压。值得关注的是,上海地区液氧价格跌至 300-350 元 / 吨,逼近成本线,反映出局部市场竞争白热化。 -
需求结构:传统领域疲软与新兴领域潜力
钢铁行业需求占比仍达 55%,但受淡季影响(建材消费环比降 2%),实际采购量减少 10%。医疗领域虽有稳定采购(如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年采购量 300 吨),但对整体需求拉动有限。环保领域(如钢铁脱硫)需求同比增长 15%,但基数较小,难以抵消传统需求下滑。
二、下周市场趋势预测与驱动逻辑
-
供应端:产能释放与高温限制的角力
- 新增产能释放:杭氧股份 50 万空分项目(徐州 6.2 万方、山东 10.5 万方)将于 Q3 陆续投产11,预计 7 月液氧供应量环比增长 5%。
- 高温制约:全国多地气温超 35℃,空分设备效率下降(产氧量减少 5-8%),实际供应增幅或收窄至 2-3%。
- 价格预测:液氧均价或小幅下跌 1-2% 至 450-455 元 / 吨,华北、华东部分区域可能跌破 400 元 / 吨。
-
需求端:淡季效应与政策催化的博弈
- 钢铁需求疲软:高温导致终端基建开工率下降(预计环比降 5%),钢厂检修增加(如河钢集团计划 7 月检修 1 座高炉),液氧需求或减少 8%3。
- 政策潜在利好:若 7 月中旬出台稳增长政策(如专项债加速发行),可能提振钢材需求预期,带动液氧采购回暖。
- 价格支撑:医疗领域采购(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年采购量 300 吨21)和环保项目(如福建古雷石化 7 万空分项目)或提供局部支撑,防止价格深度下跌。
-
区域市场展望
- 华北:钢市淡季叠加供应过剩,价格或下探至 400-420 元 / 吨,天津、河北等地库存压力可能进一步攀升。
- 东北:化工企业复产(如湖北新鄂西化工 7 月 4 日复产)将增加液氧供应,价格涨幅收窄至 2-3%。
- 华东:上海、江苏等地液氧价格或企稳,但山东受周边低价货源冲击,仍有 5% 下跌空间。
三、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
-
短期风险
- 库存积压:若液氧库存超过 15 天(当前平均库存 12 天),可能引发抛售潮,加剧价格下跌23。
- 政策不确定性:若环保限产加码(如唐山钢铁限产比例提升至 30%),可能短期提振液氧需求,但执行力度存疑。
-
企业应对策略
- 生产商:建议在 450 元 / 吨以上逐步出货,避免库存积压;关注化工企业复工进度,灵活调整生产计划。
- 贸易商:华北地区可逢低建立 5-7 天安全库存,等待 8 月需求季节性回升;华东地区需谨慎抄底,防范价格进一步下探。
- 终端用户:钢铁企业可签订季度长协锁定低价,医疗、环保客户建议与供应商协商弹性采购条款,应对价格波动。
四、中长期市场展望
- 供应格局:2025 年国内液氧产能预计达 800 万吨(同比增长 18%),进口依存度降至 12%,行业将从 “短缺” 转向 “结构性过剩”。
- 需求转型:钢铁行业需求占比将逐步降至 50% 以下,医疗、环保、电子等新兴领域需求年均增速有望达 10-15%。
- 技术变量:空分设备智能化改造(如磁悬浮压缩机应用)可降低能耗 15%,长期将重塑行业成本曲线。
下周液氧市场将延续弱势震荡,均价或小幅下跌,区域分化加剧。企业需密切关注高温天气对产能的实际影响、钢市政策动向及新兴需求释放节奏,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