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当前市场动态,液氮价格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特征,需求端的结构性疲软与供应端的阶段性调整共同主导了市场走势。以下从现状、原因、未来预期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
一、市场现状:区域分化显著,均价小幅下行
-
东北地区:需求持续低迷,价格领跌全国
吉林、辽宁市场价格分别下跌 50-80 元 / 吨和 30 元 / 吨,均价环比下降 5.84% 至 435 元 / 吨。这主要受传统化工行业需求萎缩(如煤化工企业检修)及出口转弱影响,上半年东北液氮出口量同比减少 18%,本地库存压力加剧价格下行。黑龙江市场因需求稳定,价格暂稳在 320-380 元 / 吨区间。 -
华中地区:两湖市场弱势拖累整体表现
湖北价格下跌 20 元 / 吨至 380-530 元 / 吨,湖南维持低位运行,主因食品冷冻需求季节性下滑(同比减少约 10%)及小龙虾季结束后的需求真空期。河南市场因钢铁行业采购稳定,价格保持 400-500 元 / 吨的高位。 -
华东地区:供需波动较小,局部存调整压力
尽管大区均价持平于 407 元 / 吨,但内部呈现分化:上海因空分装置检修结束后供应增加,价格承压;山东、江苏等地因化工、电子需求稳定,价格维持 300-480 元 / 吨区间。值得注意的是,长三角地区库存高企(部分企业液位超 80%),后续可能面临进一步降价压力。 -
西北、西南地区:需求韧性支撑价格高位
陕北因延长石油 50 万吨煤基乙醇项目年采购 1.5 万吨液氮的支撑,价格维持 750-830 元 / 吨高位;贵州、四川等地因水电充足带来的成本优势,价格稳定在 400-700 元 / 吨区间。西北地区均价 515 元 / 吨,为全国最高。
二、核心驱动因素分析
-
需求端:传统行业低迷与新兴领域分化并存
- 疲软领域
:化工(如合成氨、甲醇)、食品加工需求同比减少 10%,速冻食品用氮占比从 50% 降至 45%。 - 韧性领域
:医疗(生物样本库、疫苗运输)和电子(半导体晶圆冷却)需求同比增长 12%,但占比不足 15%,难以扭转整体颓势。 -
供应端:产能释放与区域失衡加剧竞争
- 新增产能冲击
:新疆鼎圣能源年产 1.05 万吨液氮项目产能利用率达 95%,叠加华东杭氧、林德新装置投产,全国供应量环比增长 5%。 - 区域错配
:华东、华南产能占比超 60%,但需求疲软导致库存高企;西北、西南因运输半径限制,供应偏紧。 -
成本利润:微利运行制约企业调价空间
当前主流价格 459 元 / 吨,成本 425 元 / 吨,利润仅 34 元 / 吨,处于近三年低位。部分中小企业因亏损减产,但大型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仍维持生产,市场竞争白热化。
三、未来展望:短期震荡为主,局部存在反弹机会
-
区域走势分化延续
- 东北、华北
:需求弱势难改,预计稳中下调 5-10 元 / 吨。 - 华东
:长三角供应过剩压力仍存,但山东、江苏等地或因临时收货预期小幅上调。 - 西北、西南
:能源行业需求(如天然气液化)和大型项目支撑,价格维持高位。 -
季节性因素扰动
8 月下旬后,高温天气可能导致空分装置故障增加,叠加传统检修季来临,局部供应或收紧,支撑价格反弹。历史数据显示,三伏天期间液氮价格通常环比上涨 3-5%。 -
风险提示
- 出口不确定性
:尽管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长 349%,但单价下跌 57%,且国内供应充裕下出口对市场影响有限。 - 甲醇需求波动
:若 MTO 装置利润持续低迷,可能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甲醇开工率,进而影响液氮需求。
四、数据监测重点
- 供应端
:空分装置产能利用率(当前 55.73%,预计上行)和高炉开工率(83.75%,预计上行)。 - 需求端
:电弧炉开工率(74.90%,预计上行)和甲醇开工率(82.40%,预计上行)。 - 成本端
:电价波动(占生产成本 68%)和煤炭价格(影响空分装置能耗成本)。
总结
当前液氮市场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,短期均价预计在 450-460 元 / 吨区间窄幅波动。企业需密切关注区域需求变化及成本动态,灵活调整库存策略。中长期来看,随着电子半导体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需求释放,叠加产能增速放缓,市场有望在 2025 年底逐步进入供需再平衡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