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氦气市场:供需失衡主导价格微降
- 价格表现:瓶装氦气周均价降至 597.4 元 / 瓶(环比 – 0.03%),管束氦气均价降至 96.4 元 / 立方米(环比 – 1.1%),主流成交区间分别为 560-630 元 / 瓶和 92-98 元 / 立方米。价格下行主因国产货源持续放量(如内蒙古出厂价降至 67-70 元 / 立方米),叠加进口俄气通过完善渠道加速流入,市场供应压力显著。
- 供需矛盾:国产产能扩张(2025 年预计达 320 万立方米,同比 + 68%)与进口稳定形成双重利空,而半导体、医疗需求增长不及预期,仅球氦因开学季庆典活动略有好转。值得注意的是,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遇袭事件虽导致高端氦气供应缺口(年缺口约 75 万立方米),但国内森铂等企业已实现 99.9998% 高纯氦气量产(2025 年产能 120 万立方米),部分缓解高端市场压力。
2. 氙气市场:产能过剩拖累价格探底
- 价格表现:周均价降至 2.39 万元 / 立方米(环比 – 4.2%),成交重心下移至 2.2 万 – 2.5 万元 / 立方米。2024 年国内产能同比激增 52.5% 至 2.6 万立方米,但半导体、航天等领域需求疲软,传统电光源市场受 LED 替代冲击萎缩,导致企业垒库现象普遍。
- 供需矛盾:江苏、安徽等地新增产能持续释放,而下游采购无明显好转,市场呈现 “供强需弱” 格局。尽管医疗领域需求增长(如手术灯、X 射线管),但难以抵消整体过剩压力。
3. 氪气市场:库存高企倒逼价格下行
- 价格表现:周均价降至 200 元 / 立方米(环比 – 4.1%),主流成交 170-230 元 / 立方米。企业库存同比 + 20%,但航空航天订单未放量,半导体应用需求不足,产能利用率仅 30%,叠加空分设备能耗上升导致成本增加 15%,迫使企业低价出货。
- 区域分化:华东、华北高价货源下滑明显,华中市场暂稳,反映出不同地区供需差异。
4. 氖气市场:成本线支撑下的弱平衡
- 价格表现:周均价持稳于 105 元 / 立方米,成交重心下移至 90-120 元 / 立方米。产能利用率不足 65%,但企业因成本压力(能耗 + 15%)维持低负荷生产,价格在成本线(约 95 元 / 立方米)附近波动。
- 短期扰动:卡塔尔 North Field 扩产项目延期导致 8 月进口减少 10%,可能引发价格短期反弹,但长期供应宽松趋势不变。
下周市场预测(2025 年 8 月 29 日 – 9 月 4 日)
1. 氦气:高端与中低端市场分化加剧
- 供应面:国产产能释放加速(如侨源股份成都基地投产),叠加俄气通过阿穆尔工厂持续涌入(2024 年对华出口占比已达 13.4%),中低端氦气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。高端市场则因俄罗斯奥伦堡厂停产(占全球供应量 3%)出现缺口,国内替代产能(如森铂 120 万立方米)虽部分填补,但纯度差异导致价格逆势上涨(江苏管束氦气报价已升至 105 元 / 立方米)。
- 需求面:球氦需求随开学季庆典活动略有提升,但半导体、医疗领域补货行为受行业周期制约,难以扭转整体疲软态势。
- 价格趋势:中低端氦气价格或下探至 550-600 元 / 瓶(瓶装)和 92-95 元 / 立方米(管束),高端产品可能突破 100 元 / 立方米,形成 “冰火两重天” 格局。
2. 氙气:库存压力主导价格探底
- 供应面:江苏、安徽等地新增产能逐步释放,叠加企业垒库(库存同比 + 20%),出货压力加剧。尽管医疗设备(如手术灯)和科研仪器需求增长,但难以抵消产能过剩压力。
- 需求面:半导体、航天领域需求增长不及预期,传统电光源市场持续萎缩,短期难有大单支撑。
- 价格趋势:主流成交或下探至 2.2 万 – 2.4 万元 / 立方米,部分企业可能以成本价抛售库存(成本线约 2.3 万元 / 立方米)。
3. 氪气:库存高企压制价格下行
- 供应面:企业库存同比 + 20%,但航空航天订单未放量,半导体应用需求不足,产能利用率仅 30%,低价出货成主流策略。
- 成本压力:空分设备能耗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15%,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,可能进一步下调报价至 160-200 元 / 立方米。
- 区域差异:华东、华北高价货源或加速向华中、华南渗透,加剧区域竞争。
4. 氖气:成本线附近窄幅波动
- 供应面:产能利用率不足 65%,但企业因成本压力(能耗 + 15%)维持低负荷生产,价格在成本线(约 95 元 / 立方米)附近持稳。
- 短期扰动:卡塔尔 North Field 扩产项目延期导致 8 月进口减少 10%,可能引发价格短期反弹至 110-115 元 / 立方米,但长期供应宽松趋势不变。
- 需求面:电光源需求季节性回升(环比 + 8%),但半导体应用持续疲软,整体出货压力仍存。
核心驱动因素与风险提示
1. 氦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
- 高端缺口与中低端过剩并存:俄罗斯奥伦堡厂停产导致高端氦气供应紧张,而国产中低端产能扩张叠加国际价格下行(180 元 / 立方米),形成价格分化。
- 政策与技术变量:国家氦气战略储备(2025 年底陕西榆林投用 50 万立方米)可能在供应紧张时平抑价格波动,但当前库存充足下影响有限。
2. 氙气与氪气的产能过剩困局
- 产能扩张超预期:2024 年氙气产能同比 + 52.5%,氪气企业库存同比 + 20%,而半导体、航天需求增长乏力,价格下行压力显著。
- 替代技术冲击:LED 照明对氙气灯的替代加速,进一步压缩传统市场空间。
3. 氖气的成本支撑与进口波动
- 成本刚性:能耗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15%,企业降价空间有限,价格围绕成本线波动。
- 进口依赖风险:卡塔尔进口占比约 60%,其扩产延期可能引发短期价格波动,但长期供应宽松趋势不变。